首先,會有這篇文章的產生,是因為最近好像很多朋友的小孩都剛上學或是換學校,小孩有不適應或是去學校難免會有打人的狀況,所以我就來分享&記錄一下先前雅雅在情緒上不適應的時候的處理方式。 大家都常聽到「2歲豬狗嫌」這句話,大概就是講說2-3歲這個年齡怎麼講都講不聽吧,以我家來說,燦燦是已經1歲半就豬狗嫌了,提早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到3歲就已經突然銳變,變成一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了,而雅雅是小時候很好帶,2-3歲的時候開始超粘媽媽,很多事都要用哭的,直到現在4歲還是很會先哭再說。 大概3個月前,我對雅雅這種叛逆的性格也很不能理解,總覺得她都是故意跟我唱反調(事實上她就是故意的…),而大人常常會被這種越講她越「故意」的行為激怒,舉例來說,我事先跟雅雅講好說要收拾書包,或是收拾房間,而她也答應我說好,她會去做,等到真的該遵守約定的時候,她就皮皮的,不想做,或是會藉口說:「我吃完餅乾就會去做」(但吃完餅乾依然會繼續玩,不會做)。這時候身為媽媽的我,就很容易被她這種講好又推託的行為激怒,過程中會反覆出現她哭鬧討抱,然後我好好說完,請她做,她還是不做,然後我又暴怒,她又哭鬧討抱,如同底下這張圖所示:
感覺進入了一種無限循環,而最後要停止這種無限循環,就變成是用打的,然後她就會乖乖照做,哭著完成她該做的事(然後媽媽在內心翻白眼覺得為何我要跟妳耗這麼久)。 雖然用「打」這個方法的確很快能讓小孩配合妳,但我的內心還是常常會覺得這樣不好,而看過許多育兒心理書,也是說用打的比較不好,但姑且不管書上怎麼說,就我自己的實驗結果,對我的二個小孩來說,「打」對他們來說的確是有比較不好的影響,例如雅雅會記得我什麼時候突然打她很痛,她會覺得很害怕,而且當他們生氣時,會想要拿棍子打哥哥或妹妹,所以我一直思考應該如何讓他們學習情緒上的處理這件事。 就在今年年初二個小孩臨時換學校時,雅雅可能因為還不是很會交朋友,在學校沒朋友覺得很孤單,所以不高興時會舉手打人,當然,我會希望老師耐心引導,但剛好當時帶雅雅的老師比較年輕感覺沒有經驗,所以老師是一直要求家長回家處理(這點我覺得很不ok)。幸好舊學校的老師有提供我一些方法跟建議,在此就把我從各方搜集來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方法一:用繪本引導
這大概是很多專家會推薦的方法,不管是小孩要有弟弟妹妹之前,或是小孩要上學前,都會推薦家長去圖書館或是買一些相關書籍,我家是剛好有先前學校發的一本叫「我不要生氣的試讀本」,裡面提到愛生氣的噴火龍叫阿德巴,因為不小心生氣就會噴火,所以沒有人要跟他做朋友,同時因為朋友有問到,所以也上網搜尋了一些連結,提供給大家參考:
讓孩子不愛生氣的10本書
【好物】繪本-生氣王子(親子天下)關於情緒、以身作則、模仿的故事
方法二:轉移注意力
這個方法基本上對燦燦沒什麼用,對雅雅來說偶而有用,如果小孩年齡較大,通常比較不會被轉移(較小年齡的小孩比較容易被轉移),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看電視,或是出去走走之類的,之前我有學電視做一個冷靜瓶,就是有很多亮粉的瓶子,看著亮粉慢慢掉下來會讓小孩冷靜的概念,但對我家的小孩一點用都沒有,因為雅雅會很生氣的說「我不要冷靜瓶」,然後把瓶子丟掉,不過或許這方法對你們家的孩子有用,大家還是可以嘗試看看
冷靜瓶的製作有很多種,大家可以參考以下連結:
方法三:玩黏土或繪畫
曾經跟一個帶過兒童美術的老師聊過,因為我有時候也想在家教小朋友畫畫,所以就聊到怎麼帶小朋友畫畫,那個老師是說感官時期的小朋友,帶小朋友的美術課可以用手用腳畫,也可以玩粘土讓他們紓解在學校的壓力,因為小小孩有時候還不知道如何表達,只能用哭的(但一直用哭的家長應該也會爆炸),平常我偶而就會陪雅雅畫圖,也有發現當雅雅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傾向亂畫線條,心情好就會畫兔兔、小熊之類的。先前也有上網搜尋看過一些關於繪畫治療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用兒童繪畫解密兒童心理!美國心理醫生教你這樣讀懂孩子!
孩子用畫畫向你訴説心中的秘密 【兒童繪畫心理解析】線條和色彩
方法四(大推):用玩偶娃娃跟小孩說話
為什麼大推這個方法呢?當然是因為對我家二個小孩都有用,而且可以很順利的引導他們說出內心的話!
我覺得用娃娃跟小孩說話還蠻有趣的,就有點像是角色扮演,會發現這個方法,是因為從去年開始,晚上陪睡時,有一次就突發奇想的在小孩躺著睡的時候,用他們喜歡的娃娃跟小孩說話,叫他們趕快躺好睡覺,可能小孩玩上癮了,從那陣子開始,燦燦跟雅雅都喜歡我用娃娃跟他們說話,那麼說話都說些什麼呢?以下分享我常問的幾個問句:
你今天做了什麼很好的事啊?這時候雅雅就會說他交了好朋友或是有吃完飯之類的
那有沒有不乖啊?如果當天他沒有乖乖吃完飯或是有被我罵,雅雅就會跟娃娃告解說,我被媽媽罵了。
然後接著我就會問他為什麼被罵啊?她就會接著說「因為我吃飯都一直亂跑或是玩滑板車,沒有乖乖坐好」。
接著就可以用娃娃教他下次生氣的時候該怎麼處理,或是說「那下次吃飯要乖乖坐好不要再亂跑囉」,然後雅雅就會說「好」,最後一句當然就是「那我們一起睡覺吧」,然後通常小孩都會滿足的抱著娃娃睡了。
這個方法有趣的地方是,燦跟雅都知道是媽媽裝成小熊娃娃在跟他們說話,但每次都會說,我想要跟小熊(或狗狗)說話,然後媽媽我就要用小熊或狗狗娃娃裝成他們的朋友跟他說話。有時候反而我用媽媽的身份問雅雅為什麼要生氣,或是為什麼講好的事又不做,她反而不想說,但用娃娃問她,她就會很容易把心裡的話講出來,一方面她可以當成跟朋友聊天,一方面我又可以透過娃娃讓他知道,做不好沒關係,下次改進就好了。
結語
其實很多方法都可以引導小孩改善行為,如果發現小孩一直處在負面情緒時,許多時候都是因為做父母的沒有停下來好好聽懂孩子到底想表達什麼,甚至是沒有好好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因為通常都是被他們用哭的弄到自己情緒很煩,最後生氣,然後小孩大概就是怕被罵或被打之下妥協繼續把心事藏在心裡吧。
自己在帶小孩的這幾年,本來生小孩前一、二年已經覺得自己心情起伏通常不會很大了,但帶了小孩之後才會覺得很多時候很挫折,在透過看書跟反思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況是怎麼變化,然後再對照小孩的行為模式,不斷的嘗試各種方法,最後才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教幼兒很困難的地方在於,對小小孩我們不能只是說不,也不能期望他們能講一、二次就會改善行為,而是要給他們n百次機會,不斷的練習,不斷的重覆教導,小孩才會慢慢改善。
從前二個月開始,雅雅的行為已經改善很多,現在配合度也高很多了,有時候還會主動說要幫忙媽媽做事。
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