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 2012 年的時候,我因為工作上的一個專案遇到了困難,不得不重新思考與重構這個案子。
「砍掉重練」,相信每個人都不喜歡這樣,尤其是從事設計工作的人。當時,我滿心抗拒,覺得既然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做了一半,甚至快完成了,為什麼還要重做?然而,在這段過程中,我卻逐漸領悟到,重新開始不僅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種成長。這次的經歷大大刺激了我的思維模式,讓我在工作方法上獲得了極大的進步。
但不可否認,在如今這個講求速度的時代裡,為了追求品質而選擇「重做」的情況並不多見。市場更傾向於「快的打慢的」,客戶急著要成果,產品也急於上市,因此,許多時候我們選擇先推出一個暫時版本。然而,這樣的「求快」常常讓我們失去提升能力與效率的機會,因為我們過於專注於完成眼前的工作,卻沒有時間好好思考如何真正成長。
從交作業到自我要求:細節見成敗
在後來的教學生涯中,我遇到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學生,也讓我回想起自己的大學時光。當時,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人對於作業只是交差了事,但也有人願意花時間做到更好。我自己屬於後者,總覺得,既然要花時間做一件事,為什麼不把它做到最好?這種心態使我在做作業時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因為我希望我的努力能產生更長遠的價值,而不是僅僅為了獲得分數。
這讓我深刻意識到,從一個人完成作業的方式,就能大致判斷出他未來在職場上的態度。那些願意對細節負責、要求更高標準的人,更有可能在未來的挑戰中脫穎而出。這樣的自我要求,正是突破現有水準、提升效率和能力的關鍵。
找到自己的動機:自我要求從心開始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天生擁有高度的自我要求。這樣的特質往往需要通過後天訓練,並克服自己的惰性。而訓練的關鍵在於找到內心真正的動機,讓自己願意付出努力。舉幾個例子來說:
-
如果你是設計師,沒有動力完成一個好的設計,可以想像你的作品上市後,會被成千上萬的人看到。這樣的想像或許能激勵你做到不會讓自己感到丟臉的程度。
-
如果你熱愛金錢,那麼想像當你的技術達到極致,跳槽到更高薪的公司或得到升遷的機會,這樣的動力或許能驅動你更專注於學習與提升。
簡單來說,就是要找到一個讓自己願意努力的理由,讓它成為推動你前進的力量。
設定目標,勇於挑戰
有了動機之後,下一步便是設定具體的目標。例如,如果你希望提升繪畫能力,不妨找一位你欣賞的畫家,試圖模仿他的作品,並挑戰自己做到與他相同甚至超越。如果你學習程式設計,可以選擇實現一個很酷的功能,或者嘗試用更簡潔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自己在學習烘焙時,經常參考 YouTuber 的教學影片,仔細觀察他們的成品細節,例如擺盤的精緻程度。當我跟著做時,即便味道可能需要多次嘗試,但至少賣相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這種追求卓越的態度,不僅讓我享受過程,更讓我在每一次嘗試中看到進步。
練習與修正: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
最後,找到動機和目標後,最重要的就是持續練習並反覆修正。學習過程中,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能成為你繼續努力的動力。就像運動減肥一樣,看到體重逐漸下降,會讓你更有信心堅持下去;同樣地,當你發現自己的能力在進步,一次比一次更好,也會激勵自己挑戰更高的境界。
總結:讓自我要求成為習慣
「砍掉重練」雖然聽起來令人抗拒,但它背後蘊含的,是一次重新思考與提升的機會。在快節奏的生活與工作中,我們或許很難刻意去追求完美,但只要願意多花一些時間,要求自己做到更好,就能慢慢培養出自我要求的習慣。
這不僅適用於我們自己,也適用於孩子的學習過程。透過引導他們找到動機、設定目標,並學會在反覆練習中不斷進步,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的挑戰中更有自信地面對一切。
與其害怕重來,不如將每一次「砍掉重練」看作是自我成長的契機。這樣的態度,將為我們的人生打下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