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稚園到低年級的自律:家長必讀攻略

關於幼稚園到低年級的自律:家長必讀攻略

 

 

讓孩子養成自律的起點

在老大準備上小一之前,早上其實是個賴床的小孩,

每天是我叫二個起床洗臉潄口收餐盒,在暑假尾聲的時候想說開學要想一些方法讓小孩自律,

所以設計了一些圖卡,印出來護貝打算要以搜集卡片的方式讓小孩自主完成項目。

但從開學以來,大概只有一天早上是我叫他起床的,回家因為有上課後班的關係,作業也都完成了(甚至超寫作業),

回來只要說幾點前要完成整理書包,也就會主動整理好,

聯絡本也通常在一回家收拾書包的時候就會拿出來簽名(偶而需要提醒一下)

所以整組圖卡,大概只有一、二張還用得到,主動幫忙卡也用得很少,因為通常他們主動幫忙我就會跟他們說謝謝,

然後會補上「有你的幫忙媽媽好輕鬆喔」,二個小孩好像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很滿足,

也因此,我就也沒設計主動幫忙卡集幾張會有什麼獎勵。

從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一開始老大是因為早上起來可以玩體感的拳擊遊戲而有動機自己起床,

後來他發現早起時間可以比較悠閒的度過,也有時間看一下書或邊看電視(早上都看英文頻道)邊吃早餐,

可能有幾次被我稱讚說他很棒都自己主動起床,所以只要鬧鐘一響,他就會自己迅速起床。

 

自律養成的關鍵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觀察到幾個有效的方法,並歸納如下:

1. 把自主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在可控的範圍內做決定。像是看電視時,我會讓他們在限定的選項內挑選喜歡的節目,並約定觀看時間。

老大通常會在看完一集卡通(約 22 分鐘)後自動關掉電視。

對於幼兒,可以播放固定的音樂,讓他們在音樂結束時關閉電視,並且家長必須堅持執行規則。若孩子哭鬧,不妨設定懲罰,

像是「禁玩一週或減少幾次觀看機會」,以幫助他們建立時間觀念與規則意識。

2. 善用計時器,提升時間管理概念

適用年齡:5 歲以上且對數字有概念的孩子。

4 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家長可以透過計時器,讓孩子像比賽一樣與自己競賽,並記錄時間進步狀況。

若時間有所縮短,則給予鼓勵和稱讚。

如果孩子經常拖延某些任務(例如不願收拾玩具),可以配合適當的懲罰:

  • 隔天減少 iPad 遊戲時間

  • 縮短觀看電視的時間

  • 暫時取消最想做的活動

3. 記錄與檢討,讓孩子參與目標設定

使用記錄表,讓孩子清楚看到自己的進度,進而思考如何提升效率。

若孩子不清楚如何改進,可以鼓勵他們主動提出問題,或一起討論更好的解決方法。

我會清楚告知:「你有 30 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這幾件事,然後我會檢查你的書包。」

此外,我最近開始使用碼表計時,讓孩子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完成任務,並與自己的過往紀錄比較。

我的小女兒現在會說:「我要跟自己比!」這種方式能夠讓孩子產生內在動機,主動提升效率。

總結:自律習慣的養成是漸進式的

到目前為止,這些方法的成效相當不錯。孩子們已經能夠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並自我督促完成任務。

透過給予自主權、利用計時器、設立記錄表與適當的懲獎機制,孩子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培養出自律習慣,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家長的支持與耐心引導,將是孩子建立良好習慣的關鍵!

 

相關文章